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济宁市首届“小小讲解员”选拨活动有关资料

发布时间:2014-04-11 16:19 作者:管理员 浏览:1424次

 青铜器类讲解词

    青铜器始于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在我国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青铜具体说是红铜,铅,锡的合金。多作为贵重的金属被制成礼仪的用器,用来祭祀天地祖神,宴请嘉宾贵客,举行隆重的典礼等盛大场合。青铜器种类丰富,造型奇特,纹饰精美,主要有生产工具,兵器,食器,乐器,酒器,杂器等几大类。
 
鹿角铜立鸟饰
    这件器物叫做“鹿角铜立鸟饰”,高47厘米,鹿角分为五个枝杈,其中一个顶端是铜兽首,另外四个枝杈顶端为铜鸟形饰,好像鸟栖息枝头,特别想和安逸的画面。此件器物是东夷族部落的图腾,而东夷族就是以鸟作为自己的图腾崇拜。
 
铜辖
    春秋战国时期,车马是主要的作战和交通工具。传说古代的薛国是“奚仲造车”中奚仲的家乡,他为造车的“鼻祖”。大家看到这个直筒状一边粗,一边细的铜帽,它叫做軎,軎上有孔,便于辖的插入,这个器物就是辖。軎辖的设计使车轮不易脱离,掌管整个车的要害,去辖则车不能行。据东汉·班固《汉书》记载,西汉末年京兆尹陈遵性格豪爽,很有才气,而且非常好客,各地官员和四方豪杰都仰慕他的大名,经常去拜访他。陈遵大摆宴席,陪客人喝酒,为了留住客人,他命令仆人把客人马车上的辖拆下投到井里,客人只好留下来陪他喝酒。所以有了“闭门投辖”这一成语,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后来我们讲到的直辖,管辖这些词语就由此而来。
 
盘�
    盘�是相搭配使用的器物,青铜器中的盘是古代洗手的盛水器,�是注水的器物。古代在祭祀与宴飨时有一种叫“沃盥之礼”,据《礼记》记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请沃盥,盥卒受巾”,意思是说在主人家,由年长的主人拿着�注水,年少的人奉着盘接水,洗后由主人或仆人递丝绸巾擦拭。这是崇高礼仪的待客制度。现代我们称洗手间为“盥洗室”就是这个原因。
 
 列鼎
    想必鼎,这种器物大家并不陌生,鼎在新石器时代是一种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而列鼎是一套形制相同,尺寸,大小,重量递减的器物的组合。在商周时期用鼎制度十分严格,据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那祭祀时放入什么呢?鼎按照级别一次放入牛,羊,猪,鱼,腊肉等。博物馆展出的是七个鼎,因为墓主人薛侯是诸侯一级的。历史上有个著名的“问鼎”的故事,说的是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想取代周朝,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庄王很不服气地说:“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国有的是铜,我们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就足够做九鼎了。”王孙满说:“大王您别忘了,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庄王无话可说。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图夺取政权称为“问鼎”。
 
 

陶瓷类讲解词

    陶器的产生源于人类对火的认识,远古的人们在用火烧烤食物时无意识发现经过烧烤的泥土可以板结成型变得非常的坚硬,于是就有意识地把这个黏土提炼出来,做成一个造型放在火里烧,越烧温度越高,越烧器物越完美。这就是陶器的发明,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瓷器采用的则是瓷土,最好的瓷土是产自景德镇的高龄土,因而那里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豆青釉里红双桃盅
    这个造型奇特的壶,这个壶叫豆青釉里红双桃盅,桃形壶,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壶没有盖,那么水是怎样倒进去的呢?这个壶就叫倒装壶,何谓倒装壶,就是每次注水都将壶反转过来,通过底下的梅花长注管将水倒进。工匠在制作这种壶时为了防止漏水,在壶内设计了一个连接注水口的长注管,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正符合“连通容器内液面等高”的物理原理,可见当时工匠的智慧结晶。 
 
元代青花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又叫玉壶春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初始,玉壶春瓶作为酒瓶之用,逐渐演变为插花之用,后来也用来作陈设瓷。这件青花玉壶春瓶,造型优美,颜色鲜艳,画面明净,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瓶从上到下的纹饰共十层,纹饰多而不乱。中间主体纹饰为缠枝花纹,这是青花器中常见纹饰,另外还装饰有芭蕉叶纹、弦纹、钱币纹等。在青花瓷器中元代的青花瓷器遗留至今的数量非常少,大家看到的这个瓷器艺术品位相当高,因此更为珍贵! 
 
唐三彩侍女俑
    中国陶器中最重要的一支也就是中国陶器最为鼎盛的唐三彩,三彩其实并不是三种颜色,而是多种颜色构成,主要色调有黄,绿,蓝,黑,赭,白。唐三彩都是冥器,也就是专门为陪葬用的一种器具。这件唐三侍女俑梳着典型的唐代侍女发髻,眉眼细长,面庞丰润圆满,宁静安详,身着襦衫长裙,衣纹流畅飘逸。女俑丰腴柔美,神情优雅,给人端庄娴谧之感。

黑陶陶杯
    龙山文化时期技艺水平已达到一个层次的高峰,我们可以看到最为典型的就是这个时期的黑陶陶杯,这个杯体造型清秀优美,整个器物不超过二两厚,器壁仅厚0.2毫米,他漆黑光亮,薄如蛋壳,因此也叫“蛋壳陶”。后世有黑如漆、薄如纸、明如镜、硬如瓷的美誉。
 

玉石类讲解

    中国的玉石源远流长,在古代玉器大多被上层贵族所占有,下层平民百姓很少拥有或使用。不但反映出奢华的经济财力,还显示了特殊的政治权势。
 
 玉璜
     玉礼器主要是祭祀祖先,神灵,天地山川以祈求保佑。据史料记载,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苍壁礼天,黄琮礼地,青龙礼东方,白虎礼西方,赤璋礼南方,玄黄礼北方。   
提到玄黄,我们这里有一件雕有夔龙纹的玉璜,它是一件标准的和田玉,璜是用来祭祀天地四方中的北方,因北方的神是由四神之一的玄黄管,因此也称做玄黄,璜也是礼器的代表。  
 
玉具剑饰        
    玉具剑饰,他是汉代任城王墓出土的,玉具剑标志着贵族阶级的审美观念,佩剑显示“尊卑有度”的一种礼制,它除了具有防卫功能还显示了佩剑者的身份,地位。剑的装饰也很重要,地位越高,剑的质量越高,装饰也就越精美。
 
玉蝉
    汉代葬玉盛行,认为玉可以长生,达到长生之术。据记载: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为之不朽。我馆展示的玉含就是这个含义,玉蝉是放在死者口中的器物。蝉在古代先民的心目中,是一种神秘而圣洁的灵物。古人认为蝉在最后脱壳成虫之前,一直生活在污泥浊水之中,等脱壳化为蝉时,飞到高高的树上,只饮露水,可谓出污泥而不染,故而古人十分推崇。又由于蝉脱壳成虫,所以古人联想到转生,再生之意,以喻死而复生之意。
 
玉组佩
     漂亮的玉组合叫玉组佩,组佩在战国汉代十分流行,一直沿用到明清。组佩是佩戴在身上任其撞击,发出叮当的响声,代表身份的像征。古代有地位的人坐车要听到车上的銮铃响,走路要听到身上的佩玉鸣!看来追求浪漫,轻松的贵族生活!
 

院内古建讲解词

 
崇觉寺铁塔
    铁塔建于北宋,距今约有907年的历史,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文献记载:北宋年间有个叫徐永安的人,他的妻子常氏为还夫愿,出资在崇觉寺内以铁铸塔。建塔时,由于连年战乱,铁塔仅建七级而停工,明万历九年在济宁道台龚勉的倡导下,又增建两级,并冠以塔刹,四周垂以风铎,形成九级铁塔。
    铁铸通高23.8米,呈八角形,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塔身以铁汁逐层浇铸,扣接安装,每层有塔身,平座,围栏和斗拱塔檐四部分组成。全塔共设36个门,其他四面各铸坐佛两尊,盘膝端坐,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全塔共铸佛像56尊。1973年在维修塔时,从明代增建层内出有铜佛两尊,铜镜一面,明版《大乘妙法莲华经》一部。在宋建塔室内出有石棺一口,棺内置一银质舍利匣,匣内放舍利子。
    济宁铁塔造型美观,有浓厚的仿木结构特点,为我国珍贵的范铁艺术遗产。
 
 声 远 楼
    声远楼始建于北宋中叶,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声远楼建在4.5米高的台基上,通高16米。顶覆灰瓦,挑脊上饰有按序排列的鸱吻、飞禽、走兽等。正中顶端设一头东尾西、昂首怒目、背驼宝葫芦的麒麟异兽,寓意颇深。全楼雕梁画栋,飞檐陡峭,风铎铮铮,属砖木结构亭阁式建筑。楼内设木质楼梯可拾级而上。楼上悬巨型铁钟一口,重7.5吨,宋代铸造,撞击声音质浑厚而嘹亮,声传十里之外。所以,此楼得名为“声远楼”。
    明万历年间济宁道台龚勉题“声远楼”匾额一方,悬在二层檐下正前方,字体雄浑,特别醒目壮观。声远楼历史悠久,楼内大钟稀世少见,1988年与所在的铁塔寺建筑群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点位。
 
铁 炮 长 廊
    济宁市博物馆共计收藏了三十八门铁炮,储藏量居全国首位。
    清朝咸丰1860年,安徽、山东等地的农民起义军——捻军揭竿而起,打到了济宁城,其声名威震山东,危及京师,清政府急忙派蒙王僧格林沁为钦差大臣镇压捻军的农民起义,并从全国各地调来大量兵力驻扎济宁。僧格林沁在铁塔寺内设置军事指挥部,若干门铁炮也千里迢迢地跟着他一起来到了济宁。
    这批铁炮中有一门铭文“济宁指挥张古臣监造”,于这说明该铁炮为驻济宁的河道总督衙门所辖军队使用。
济宁陆续出土的这批铁炮,不仅说明了济宁在元明清时期所处的地理军事位置的重要性,而且也是济宁河道总督衙门军政合一这一特殊职能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