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物馆快讯

凝心聚力谋发展 携手同行创未来——济宁市博物馆组织召开2023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发布时间:2024-01-30 09:07 作者:管理员 浏览:554次

1月29日下午,济宁市博物馆组织召开2023年度总结表彰会议。会上开展了第一议题集体学习,传达了近期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表彰了一批先进个人。济宁市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张超在全面总结2023年度重点亮点工作的基础上,安排部署了2024年重点工作。济宁市博物馆全体人员100余人参加会议。


图片

图片

会议现场

图片

传达学习近期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

图片

表彰2023年度先进工作者


2023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济宁市博物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以主题教育为总抓手,坚持守正创新、突出学以致用、锐意担当作为,持续推动济宁市博物馆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奏响时代强音的重要舞台。2023年,党建主体责任更加牢固,制定了《济宁市博物馆2023年党建工作要点》,完善“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各负其职的责任体系,配备了专职党务干部,确保党建目标、人员、措施三到位,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学法读史”活动12次,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4次,召开主题党日40余次。济宁市博物馆第二党支部被评定为济宁市市直机关五星级支部。2023年,业务工作屡获表彰,成功入选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第三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首批省级校外美育实践基地;《“我家就在岸上住”——大运河的故事》获全省博物馆十佳社会教育案例;我们还成功获得了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证明了我馆在文物保护业务方面达到了文博行业认可标准,具备了能够独立开展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能力,也标志着我馆在文保项目方案编制、文物修复技术上能够提供专业性指导。《济宁市博物馆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成功入选首届全省文物保护修复十大优秀案例。我们还获得了济宁市第十批“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荣誉称号。我们的8通碑刻石刻文物入选全国《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入选数量位居全省地市级博物馆第一位。我们还入选了任城区第一批引入社会机构名单参与中小学课后辅导。2023年,个别同志表现突出,1名同志喜获“豫晋冀鲁四省革命文物优秀讲解交流推介活动”金奖;1名同志喜获2023年度山东省“十佳消防志愿者”荣誉称号;5名同志因为在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文物(博物馆)分论坛表现突出获得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

2023年是团结拼搏的一年。济宁市博物馆服务保障了2023中国•济宁研学旅行创新发展大会、全国杂技展演、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重大活动工作任务,特别是在作为重点承办单位,圆满完成了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文物(博物馆)分论坛的所有接待及后勤保障工作,受到山东省文旅厅及国内外嘉宾的一致称赞。圆满独立承办了山东省博物馆综合业务培训班,并且筹备了“5.18”国际博物馆日,“6.10”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等主场活动,举办了济宁市中小博物馆三年提升行动签约仪式暨济宁市博物馆联盟高质量发展学术报告会,通过专题讲座、公益鉴定、社教活动等向社会传递了博物馆声音。

2023年是砥砺奋进的一年。积极引进专题展览,与宁夏石嘴山市联合策划推出“千古文明——贺兰山岩画专题展”,与四川省绵阳市联合策划推出“涪城汉韵——四川省绵阳市博物馆馆藏汉代精品文物展”,与四川省平凉市联合策划推出“和合一观——平凉金铜造像艺术展”,与陕西省安康市联合策划推出“延寿长相思——安康博物馆馆藏秦汉瓦当展”,与滨州市博物馆联合策划推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历代黄河舆图特展”,丰富多彩的临时展览让济宁市民自家门口近距离了解异域文化,收到市民朋友一致点赞。同时,深挖馆藏文物,修复馆藏书画作品,利用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契机,推出“翰墨丹青—馆藏书画修复成果展”,向世人展示我馆抢救性保护修复的50余件珍贵书画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引进来的同时,积极“走出去”,把带有济宁浓厚文化色彩的“汉画像石上的孔子与鲁礼文化拓片展”传播到德州、枣庄、聊城、日照,河北沧州、江苏徐州,以及宁夏石嘴山、四川绵阳、重庆万州等地,让省内外群众通过汉碑和汉画像石拓片,再现汉代社会生活,为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汉代人文历史和画像石艺术的窗口,不仅展示了汉碑雄浑浑厚、古拙凝练的艺术效果,更展现了济宁地区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在此基础上,分别与黄河流域的宁夏固原县、宁夏石嘴山市,长江流域的重庆万州市等重点地区的重点城市博物馆签订了框架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馆际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拓展了交流渠道、创新了交流方式、丰富了交流内容,为促进交流两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满意贡献了文博力量。

2023年,是展品交流的繁荣之年。济宁市博物馆重点参与的“礼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特展于10月18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展,展出馆藏文物精品14件套,其中一级文物9件套,讲述济宁在中国东方文明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重点承办单位的山东九地博物馆“汤汤大河 生生不息——山东地区黄河文明”特展,馆藏10件套文物精品在济南市博物馆展出,展现黄河下游济宁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是还应邀在开幕式上作为参展代表致辞。另外,还参与北京运河博物馆(首博东馆)“大运河与北京”等一批大展、特展,真正实现文物“活”起来、“走”出去。

2023年,是社教活动的多彩之年。在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68余场次,累计提供免费讲解369场,惠及群众84.57万人次。其中文博大课堂“家乡的古建筑—榫卯之谜”、“时光倒流 彩陶重现”考古发掘活动、“钻木取火 致敬劳动”“倩影千古•化学探源—古代铜镜文化主题研学”“金戈铁马•投石云霄—中国古代兵器和战争文化主题研学”等活动深受群众喜欢。同时,积极开展流动博物馆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进养老院等,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济宁深厚历史,感悟济宁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美。

2023年,是文物保护强力推进的一年。5月编制济宁市博物馆崇觉寺铁塔古建筑保养维护设计方案,对崇觉寺铁塔范围除铁塔及声远楼以外的8处古建筑进行保养维护,8月方案经济宁市文旅局专家评审会通过并拨付资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觉寺铁塔古建筑保护修缮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复通过。编制济宁崇觉寺铁塔古建筑—铁塔基座、声远楼保护修缮方案,8月已经省文旅厅批复同意实施。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觉寺铁塔及其附属建筑地形图测绘方案编制及测绘工作。

2023年,是安全生产周密稳妥的一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为文物安全提供外围保障。2023年,两个馆区共开展日常巡查13140次,安全大检查36次,开展夜间动态巡查128次,排查各类隐患50余项,所有隐患指定整改责任人,并完成闭环整改,确保隐患消除;科学谋划三防(消防、安防、防雷)资金投入,用于古槐路馆安全水平提升;修订完善安全制度4项,编制并修订《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抓总抓细安全管理,构建切合实际的安全组织构架;组织各类消防、防爆、防汛等应急演练10余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开展教育培训260余人次,签订安全责任书56份,全面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安全素养。

2023已经渐行渐远。回首2023,我们思绪纷飞,感慨万千;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2024年,济宁市博物馆将按照“五力”的总体工作思路,扎实推进。

一是在馆藏文物保护上持续用力。扎实开展馆藏文物定级工作,进一步充实馆藏珍贵文物数量;开展济宁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二期)、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二期)、馆藏陶瓷文物保护修复项目。

二是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上精准发力。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觉寺铁塔及其附属建筑群维修方案,认真做好崇觉寺铁塔古建筑保护修缮工作。

三是在陈列展览上齐心合力。在原有展陈基础上,积极推进“济宁考古与发现成果展”“济宁石刻艺术展”两大固定展览。同时,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黄河流域重点城市、长江流域重点城市、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展陈交流,开展“汉画像石上的孔子与鲁礼文化拓片展”临展、巡展。

四是在交流互鉴上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济宁市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引领作用,以济宁市博物馆联盟为平台,加强全市博物馆馆际交流,加大对其他场馆的文化帮扶力度,不定期组织开展学术会议。

五是在文创研发上尽心尽力。加强统筹协调,根据博物馆特色文物展品,设计打造有济宁博物馆文化文物符号的文创产品,提升济宁博物馆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