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物馆快讯

文博“进校园”,文物“讲故事”——济宁市博物馆文博课后服务活动倍受青睐

发布时间:2024-04-10 00:00 作者:管理员 浏览:168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为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基地作用,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济宁传统文化,实现博物馆馆藏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3月中旬以来,济宁市博物馆与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联合启动了“博物馆进校园”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授课18节,受到广大师生的一直好评。

图片

在“青铜食器”主题课后服务活动中,讲解老师先对有趣的文博知识互动提问,引起了同学们对于食器的强烈好奇心,拉近了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动画演示,孩子们学习了青铜食器的主要类型及功能,并直观地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匠心独运,以及古代人们对生活的细致追求和审美情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传统龙文化”主题课后服务活动中,讲解员以馆藏文物元露胎贴花龙泉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思考认识龙形态的演变,探索龙图腾的组成,感受中国龙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介绍龙生九子,如囚牛、睚眦、蒲牢等神兽时,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踊跃发言,纷纷表示要将这些有趣的知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图片

图片

图片

该服务项目是以济宁市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为依托,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课本内容,为任城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开设精彩纷呈的文博课堂。作为馆校合作的新尝试、新探索,该项目的成功开展,让丰富的博物馆资源转化为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生动、直观的文博知识,让学生在课后服务中感悟历史、探源文化、增强素养,让文物在广大学生的脑海里“活起来”,实现了博物馆社教功能的“最大化”。

下一步,济宁市博物馆将以馆藏文物为依托,积极探索特色文物知识和校本课程的深度融合,通过丰富社教活动内容、创新社教活动形式、完善社教活动体系,让馆藏文物“活起来”,让优秀传统文化“火起来”,以实际行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