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8日,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The Future of Museums: Recover and Reimagine)”,探讨在世界范围内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博物馆面向未来应如何应对多重挑战,及时调整完善自身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方案。
济宁市博物馆围绕主题,结合工作实际与群众需要,筹备开展了系列活动。本次系列活动包括:成立济宁市博物馆联盟;《朱复戡艺术馆》(新馆)开展;“流动博物馆”进社区;“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社教活动;文化专车宣传活动;《济宁市孔孟书画院成立三十周年精品展暨2020年主题创作作品展》(老馆)再次面向观众开放。
一、济宁市博物馆联盟成立
5月18日上午9点30分,济宁市博物馆联盟成立大会在济宁市博物馆新馆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仪式由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博物馆和社会文物科科长颜昊博主持,济宁市博物馆馆长王莉介绍了联盟成立的相关情况,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伟作致辞,济宁市内30余家文博单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颜昊博科长主持大会仪式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济宁市博物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市博物馆已达到53家,拥有各类藏品130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3716件套,一级文物331件套。现有基本陈列展览9012个,2020年度举办临时展览340个,免费参观人数达773万人次,举办社会教育教育活动1777余次。孔子博物馆和济宁市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梁山民俗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达到9家,全市非国有博物馆已达34家,为成立济宁市博物馆联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莉馆长介绍联盟情况
济宁市博物馆王莉馆长介绍了联盟成立的相关情况,希望通过联盟的成立,能够真正搭建起我市博物馆馆际合作交流平台,统筹协调推动我市各级各类博物馆达成目标共识、促成资源共享,策划打造一批高质量展览,进行市内交流,并逐步走向市外、省外、走出国门,使博物馆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坚实力量。
徐伟局长作致辞
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徐伟局长在致辞中肯定了联盟成立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整合全市博物馆资源,创建济宁博物馆品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博物馆联盟成立后,各成员单位要自觉站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去谋划和推动工作,主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奉献大局。
徐局长强调,在具体工作中,一要统筹协调,推动博物馆资源共享,积极搭建馆际交流合作的平台,实现联盟成员间的共商、共建、共享、共荣,共同构建均等化广覆盖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要聚焦主业,推动博物馆品质提升,联盟要引导成员单位牢牢树立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理念,守正创新,聚焦博物馆核心业务功能,探索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知识传播体系,全面提升博物馆发展质量;三要加强合作,推动博物馆流入大局,要积极地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博物馆成为文化创新创造的新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四要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联盟的沟通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倾听会员的呼声,积极做好服务。广大博物馆人要坚守初心,积极融入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践,争做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和传播者,推动博物馆成为弘扬传统文化、讲好时代故事的重要舞台,成为凝聚群众共识、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
济宁市博物馆联盟揭牌仪式
济宁市博物馆联盟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理念创新、信息互通、资源互换、机制互联,进一步整合了全市文物文化资源,激发了创新活力。这对于扩大济宁文化影响力、擦亮“文化济宁”城市品牌、提振济宁文化自信、推动济宁文旅融合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朱复戡艺术馆》(新馆)开展
朱复戡(1900-1989),字百行,号静龛,40岁后更名起,字复戡,以字行,浙江鄞县梅墟人。朱复戡先生是中国现代杰出的金石书画大师,二十世纪不可多得的艺术通才。他倾其一生创作了大量艺术作品,在书法、篆刻、诗词、绘画、青铜器和石刻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是杰出的金石书画大师,其作品呈现出厚重浑穆、沉雄劲健、朴茂古雅的鲜明艺术个性。朱复戡先生寓居山东二十余年,齐鲁大地的深厚文脉和泰山雄强伟岸的精神也融入了他的艺术,展现了高尚的人格修养和审美境界,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朱复戡艺术馆》以时间为线索,从“少年成名”,“驰誉海上”,到“隐居岱麓”再到“重光巨迹”,诗书画印分门别类,另设青铜器、书札等独立展柜,将朱复戡先生海岳双栖、丰富厚重的艺术人生呈现在观众面前。
三、“流动博物馆”进社区
5月18日上午9时,济宁市博物馆讲解员携“流动博物馆”走进济阳街道京杭社区,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生动细致的讲解,为市民带来精彩丰呈的文博盛宴。在志愿实践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社教活动百花齐放
1、“爱祖国 爱家乡”济宁医学院学生走进博物馆
为了让在校大学生增长见识,拓展视野,了解济宁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文面貌,感受浓郁的地方风土人情,激发同学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社会情感。5月13日,济宁医学院在校大学生走进济宁市博物馆,学习济宁悠久的历史文化,开展“爱祖国 爱家乡”主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
2、恢复和重塑:国际博物馆日的创意画
5月15日上午10点,在济宁市博物馆新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社教老师带领孩子们打破传统,勇于创新,使用绘画卡纸和可回收餐盘等材料进行重新组合,制作彩色创意画。让孩子们在动手中领略到“恢复与重塑”的内涵与意义。
3、刀下生花—体验非遗民俗雕刻葫芦
葫芦雕刻是一种用葫芦雕刻的艺术,2008年6月7日,葫芦雕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葫芦除了食用、药用,干老成熟之后,还可以作为盛器,舀水挖面,盛药装酒,是极普通的生活用品。它还可以做成农具舟具、乐器甚至火器,在生产、交通、娱乐乃至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美观,在葫芦外面雕刻上各种图案,这就是葫芦雕刻艺术的原始功能,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工艺品。
5月16日,葫芦雕刻的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永贤老师走进济宁市博物馆,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带领孩子们体验非遗传统文化。
五、文化专车宣传活动
为践行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济宁市博物馆接连公益窗口单位市公交集团,共同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服务群众学习参观博物馆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需求。设立文化专车,打通最后一公里,营造“有温度”的城市文旅名片。在20路、31路各1辆公交车车身张贴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 宣传画面;车内播放济宁市博物馆文化宣传专题片;车内座椅背张贴济宁市博物馆千秋展(20路)、运河展(31路)重要展品宣传画面。让市民群众在日常乘车中领略文物之美,历史之美。
六、《济宁市孔孟书画院成立三十周年精品展暨2020年主题创作作品展》
济宁市博物馆老馆展出的《济宁市孔孟书画院成立三十周年精品展暨2020年主题创作作品展》是济宁市孔孟书画院成立三十周年以来创作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共展出14位书画家90余幅精品力作。参展书画家全部为书画院专职业务创作人员,即包括已退休的书画院老领导、老专家,又包括在职的业务骨干和崭露头角的新人,涵盖老中青三代。展览作品为书法、中国画为主,艺术风格多样,全面展示了孔孟书画院的综合创作实力、活跃思维和探索精神,集中体现了高水准的创作面貌。
在刚过去的2020年,孔孟书画院以“抗击疫情”“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题材开展业务创作,展现了孔孟书画院的担当精神。此次展览展出了书画院2020年的最新主题创作作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华诞、十四五开局之年,孔孟书画院将紧紧围绕重大题材开展主题创作,向建党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