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少年专区

何以为尊,我有“中国”

发布时间:2022-01-04 09:32 作者:管理员 浏览:1746次

来源:国际在线陕西频道

2020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指出:“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二字最早见于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

珍藏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国宝”何尊,是周人留给今人的珍贵遗产,有着重要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旷远智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何尊铭文中“宅兹中国”,从历史背景上说,虽然“中国”这两个字不是现在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中国,但是何尊上面的铭文对历代周王功绩的展示,说明当时已经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国之中心的意思就是只有一个国,国都就是国家的“中心”。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何尊上“中国”这两个字的出现,会告诉当代中国人,自周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代地传承至今,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可宝贵的历史财富。

▲何尊

何以为尊,我有“中国”

“凝重雄奇的造型,严谨又富有变化的纹饰,但只有慧眼才能看见它的心。此刻,它被安置在国宝的最高展台。因为它记录了上古时期一对十几岁少年的心跳,一段关于王朝不忘初心的对话……”这是央视制作的国家涵养工程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国宝”何尊的开场白。

何以为尊,我有中国。三千年前,何尊在烈焰中诞生,铸在它心腹中的铭文,在三千年后引出“中国”这一铭文的解读热潮与思考。

铸在“心”中的“中国”

1963年初秋,一场暴雨过后,宝鸡贾村塬的一处土崖上出现了一件寒芒闪烁的青铜尊,流落民间。1965年,这件器物辗转入藏宝鸡博物馆。1975年,这尊被征调到北京参加文物展览,我国著名青铜器研究专家马承源先生发现了其中被铜锈掩盖的铭文。经细心去锈后,青铜尊内底长达122字的铭文显现出来,一段被历史尘封的故事展现在世人眼前。

虽然没有了最初夺目的光泽,但这片来自三千多年前的片羽吉光没有辜负它主人的期望,跨越时空,将祖先的丰功伟绩展现在后人眼前。

一个是周成王姬诵,一个是同宗的贵族“何”。他们的父辈曾经并肩奋战,建立了周。在父辈的旗帜指引下,“何”又成为周的重臣,建功立业,被成王所器重,备极荣宠。在接受了成王的训诫和赏赐之后,“何”奉王命铸造了一件青铜尊,在尊底有限的面积里,最大限度地记载了父辈和新王的功绩,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其中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周成王迁都于洛邑,这里便是天下的中心,即“宅兹中国”。

何尊铭文,震动考古界。它记述了文王受命、武王灭商、成王迁都等西周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这与《尚书》之《洛诰》《召诰》中的记载相吻合,从而证实了历史文献的真实性,为西周断代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在《释中国》一文中论证,“中国”一词至迟出现在西周初年,目前所见到最早的证据,就是何尊内底所铸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这是首次以词组的形式出现的“中国”二字。

文字学家、金石学家、历史学家唐兰先生评价何尊:“这是一件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物,跟武王时代的大丰簋,康王时代的宜侯夨簋等差不多,而在成王时代,这将是最可珍贵的史料。这一新发现,是我国考古学上又一重大收获。”

此“中国”非彼“中国”

何尊铭文所载,更像是祖先写给数千年后十三亿中国人的信。特别是“中国”一词的出现。

有学者统计,“中国”一词,在先秦典籍里共出现108处,其含义包括:国都、中原、中原文化和华夏等。“中国”在西周时期就是流行用语了,至春秋战国使用已很普遍,直到清末,“中国”一词才被用作国名出现在官方正式文书当中。

何尊里的“中国”为何意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长、陕西省社科研究院宝鸡分院特约研究员陈亮表示,“中国”最初只是一个行政区划上的概念,最早出现“中国”一词就是在周成王五年“何尊”铭文中的“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自之乂民’”。“中”为指事字,甲骨文、金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飘带的旌旗。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适中的位置。

据了解,在华夏民族形成的初期,由于受天文地理知识的限制,总是把自己的居域视为“天下之中”,即“中国”,而称它族的居域为东、南、西、北四方。据《新书·属远》载:“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或”是“国”的本字。周金文早期作“或”,从字面讲,它由城池和干戈构成,表示“执干戈以卫社稷”,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一个国家,不仅要有属于自己的城池,而且要有军队,时刻来保护自己的疆土和臣民,这才称得上国。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外加“口”以为国界,属于文字上自然演变。当时围绕在“中国”周围的是北狄、西戎、东夷、南蛮等。《尚书·周书·梓材》中也有周成王所谓“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的记载。史书与铭文相互印证,说明周武王统治的地域为中国。

陈亮认为,在古代,“国”的本意指城、邦,并非国家;“中国”原意为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它并不是一个专有名词,历史上的“中国”也不等于今天“中国”的范围。“中国”在这里的含义,是指西周王朝所辖领土,即“天下”的中心——伊河、洛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是一个区域概念。

“宅兹中国”,从历史背景上说,虽然“中国”这两个字不是现在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中国,但是何尊上面的铭文对历代周王功绩的展示,说明当时已经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国之中心的意思就是只有一个国,国都就是国家的“中心”。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何尊上“中国”这两个字的出现,会告诉当代中国人,自周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代地传承至今,是中华民族传大复兴最可宝贵的历史财富。

讲述古老“中国”故事

如果有人问“中国”一词最早见于何处,你带他去看何尊;如果有人问“中国邮政”的标识“中”字为何这样设计,你带他去看何尊,因为这一切都源自何尊。

何尊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也是我国64件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之一。著名历史研究者何幼琦先生说,“何尊的出土,是我国文物史上的一大收获。”

西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顶峰,在这一时期的众多青铜器中,何尊造型别致、铭文独特,闪耀着西周文明的灿烂光辉。除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外,何尊的造型和纹饰也相当精美,通高38.5厘米、口径29厘米、圈足底径20×20厘米,重14.6千克。

尊体椭方,口圆而外侈,口沿以下为透雕脊棱间隔,从上至下将圆形器体分为四个部分。主体花纹为高浮雕兽面纹,位于中部,巨目利爪,狞厉凶猛。口沿和圈足部位的纹饰,分别为兽形蕉叶纹和相对简单的浅浮雕兽面纹。整器的装饰以雷纹为地,部分采用三层花的装饰手法,看起来华美瑰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何尊的花纹华丽繁复,主图案是饕餮,装饰蕉叶纹和蛇纹。西周的时候饕餮纹特别流行,就像后世的龙纹一样,是尊贵和威严的象征。还有一种说法,是《吕氏春秋》说的:饕餮吃人还没来得及咽下去,就噎死了。所以在周代把这个形象放在酒器、食器上,讲的是报应循环,大概意思是别太贪,小心害了自己。

1982年,我国发行的第一套文物特种纪念邮票中,何尊居其一,因而闻名于海内外。为保护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2002年1月,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64件(组)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境)展览,何尊就位列其中,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它无与伦比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

三千年前,何尊的使命或早已完成,如今它于静默中低语,引后来人透见历三千年不变的文明。星辰轮换,如今的何尊,静置于展厅之中,看着人来人往,讲述着古老“中国”的故事。

你好,何尊!你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