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递嬗,锦篇焕彩。今年以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济宁市博物馆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以“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合理利用”为方针,进一步发挥新时代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讲解队伍业务素质,有力推动了博物馆社会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讲解提升成效斐然
1.集体学习博物馆课程,实地参观体验
一是每月调度分析问题。每月初召开调度会议,总结汇报工作、精准剖析问题、紧密部署任务,聚焦语言表达、肢体语言、临场应变等讲解问题。二是读书分享会提升能力。读书分享会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以历史、文物书籍为依托,深化知识储备、激发创新思维,为业务精进筑牢根基。宣教部集体学习博物馆系列课程,提升业务水平。三是实地参观拓展视野。去往嘉祥武氏祠、徐州等地博物馆及淮海战役红色纪念馆等,汲取同行先进经验。实地观摩中,讲解员对讲解技巧、内容架构、互动模式有了全新领悟,将所见所学融入日常工作,为讲解增添多元视角与深度内涵。
2.全面捋清济宁历史文化脉络,优化讲解内容
结合现有展陈,从政务版、群众版、青少年版三个方面入手,全体成员全面捋清济宁历史文化脉络,深入挖掘文物内涵,逐一优化展厅讲解内容,结合专家授课与实地考察成果,精心打磨各展厅讲解词,增强针对性与吸引力。如《中国运河之都——济宁》展陈讲解词,政务版突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的运河文化价值;群众版注重故事性,以趣闻轶事串联运河兴衰变迁;青少年版采用活泼语言、设计问答互动环节,助其理解运河历史意义,切实提升讲解针对性与吸引力,并与济宁市纪委监委共同打造“儒韵清风·济州话廉”讲解词,讲述廉洁故事、传播廉洁理念,推动廉洁文化交融、廉洁思想传承。
3.创新讲解形式,推出“品茗闻古”线上讲解专栏
拓展渠道范围,借助社交媒体平台推出线上讲解音频系列,如“品茗闻古”专栏,15期视频播放量数千次,邀观众点文物“云”讲解、实时互动交流,增参与感粘性,展博物馆亲民活力形象,为文化传播创造动态开放空间。
二、公益活动丰富多彩
1.公益讲解持续文化惠民
全年坚持周末公益讲解,自3月起,每周六、日和重要节假日14:30准时开展济宁人文胜迹展、济宁千秋展的公益讲解,累计超105场次,服务观众近万人。讲解中注重互动反馈,依观众建议优化路线、增添特色内容,讲解员以深厚专业素养和热忱服务态度,为观众呈上济宁历史文化盛宴,成为博物馆与公众的坚固桥梁,有效拓展了文化传播覆盖面,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赞誉。
2.馆校合作助力志愿讲解
与团市委协作开展 “小小讲解员”、与高校合作开展“大学生志愿讲解队”项目,通过部门系统培训、实践一线锻炼,培养近20名优秀小小讲解员和3组高校大学生志愿讲解队。在寒暑假、文化遗产日等节假日提供为群众提供志愿讲解服务,为博物馆注入青春活力,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与实践能力,深化馆校合作、助力文化传承。
三、业务培训再上台阶
1.专业素质提升体系化
内部构建多层培训体系。“请进来”,定期邀文博专家办讲座深化文物知识理解,如“生平至快之事——黄易与武氏祠”等;“走出去”,选送骨干讲解员参加省社教专委会、讲解培训等活动,学习最新讲解理念;“以赛代训”,选派讲解员参加省级市级讲解比赛,3名讲解员获得省级比赛奖项,3名讲解员获得市级比赛奖项,团队及个人业务水平显著跃升。
2.考核激励机制长效化
通过举办讲解能力考核,全面评估宣教人员专业水平、应变能力与创新意识。考核中,讲解员各展风采,展示了讲解技巧提升与知识结构拓展成果,以赛促学、以评促优机制形成良性循环,激发全员提升业务能力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以评促优激发内在动力,推动讲解员自我提升、创新服务,讲解员文晓夏获评文物博物中级(馆员)职称,讲解员郑灿灿、吴程程、李金灿、胡宇晴获评文物博物初级(助理馆员)职称,为博物馆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下一步,济宁市博物馆宣教部将深化讲解内容个性化定制,针对特殊群体需求创新服务模式;强化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提升学术研究转化能力;运用数字化技术拓展线上教育平台,丰富文化传播渠道。未来,济宁市博物馆宣教部将秉持初心、砥砺前行,为济宁文化传承与博物馆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让馆藏文物持久焕发生命力,在文化繁荣征程中续写辉煌篇章。
上一篇:宁波朱复戡艺术馆开馆仪式成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