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博物馆、院校、企业等多方作用,探索以“三个共建”为牵动,加快全市博物馆建设、备案、升级,推动全市博物馆“硬件、软件、配件”同步提升,着力打造主体多元、功能完备、富有特色的“博物馆之城”。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各类博物馆68家,成功培育济宁市博物馆、孔子博物馆、大运河微山湖博物馆等一批文博新地标,成功承办2023年尼山世界文物(博物馆)论坛,多件馆藏文物荣登央视《国家宝藏》等栏目,2次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3个案例入选全省博物馆十佳及优秀社会教育活动案例,1个案例入选首届全省十大文物保护修复优秀案例。
1.“馆馆共建”模式 首创“一联盟、一行动、一平台”三个一机制,推动博物馆之间强强联合、互利共赢。“一联盟”即建立济宁市博物馆联盟,推动全市各级博物馆之间信息互通、资源互换、机制互联,策划打造一批高质量展览,开展市内交流,逐步走向市外、省外、国外。“一行动”即策划开展中小博物馆帮扶行动,组织18家三级及以上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18家中小博物馆,实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一平台”即搭建走出去协作平台,推动济宁市博物馆先后与滨州市博物馆、日照市博物馆、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徐州博物馆、石嘴山市博物馆、绵阳市博物馆、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宿州市博物馆、扬州市博物馆等多家省内外博物馆合作,共同举办《汉画像石上的孔子与鲁礼文化拓片展》等一系列活动,有力扩大了文化济宁的影响力、辐射力。 2.“馆校共建”模式 支持博物馆与高等院校、中小学校开展馆校共建,凝心聚力推动文物利用活起来。济宁市博物馆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日照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兖州区第一中学等30余所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联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举办形式多样的社教主题活动。孔子博物馆与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曲阜市孔子中学等多个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推动资源共享、深度合作。邹城博物馆与邹城市教育体育局签订《馆校合作共建协议书》,推出“开启博物馆寻宝之旅,争做国宝小小守护人”、“红领巾讲解员”等活动,建立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长效机制。兖州博物馆与20余所中小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定期举办“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文博大讲堂进校园”等活动。曲阜尼石春秋博物馆创新提出“汉字演变脉络法”书写体系,开展古文字书写篆刻进校园项目,并与20余所中小学校建立馆校合作关系。金乡影视美育博物馆作为建在校园内的博物馆,开辟摄影教育实践基地,用“光影世界”丰富孩子们的课外活动。金乡县博物馆联合金乡县第二实验小学,以“如果文物会说话”为主题,组织开展演讲比赛等活动,讲述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300多名师生参加活动。今年10月,在2023年度全国非国有博物馆暨中小博物馆馆长培训班期间,国家文物局领导对我市博物馆馆校共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3.“馆企共建”模式 鼓励博物馆与企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博物馆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推出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的博物馆产品和服务,推动博物馆由文化“出圈”向产业“破圈” 转变。我市5家博物馆积极参与由中国文物报社、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贝壳视频联合发起的“中小博物馆数字助力繁星计划”,策划开发一批高水准产品。济宁市博物馆与天津恒达知识图谱合作项目深入推进,通过对展品进行信息化采集,以图文、视频、语音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孔子博物馆与阿里巴巴“国宝联萌”文创产品综合项目深入合作,共同打造孔子博物馆馆藏文物IP,先后开发礼行天下、诗礼传家、孔博美食等系列文创产品200余款。鱼乡文化博物馆与13家旅行社及研学机构签订合作协议,2023年以来组织社会教育活动及研学活动20余场次,接待参观群众16余万人次。玉堂酱园博物馆等10余家依托企业创建的非国有博物馆,深入挖掘博物馆文化内涵,利用博物馆讲好企业故事,以文化赋能助力企业发展。
来源:济宁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