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物馆快讯

史技十二朝|“笔落惊风•简中见道” 简牍制作主题社教活动回顾

发布时间:2025-06-14 19:11 作者:管理员 浏览:76次


6月14日正值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济宁市博物馆精心策划“笔落惊风·简中见道”简牍制作主题社教活动成功举办。活动邀请青少年走进博物馆,开启了一段触摸古老书写文明的深度体验之旅。

溯源:社教课堂里的简牍世界

活动在济宁市博物馆社教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述中拉开序幕。老师化身历史的“解读者”,运用馆藏资源与丰富的图文资料,为孩子们构建起清晰的简牍图景:从竹木材料的特性入手,阐释简牍作为纸张普及前“核心书写载体”的不可替代性,及其在记录历史、传播思想、延续文明中的基石作用。

细致拆解简牍诞生的古老智慧:如何甄选良材、如何精细刮削打磨以获得平整书写面、如何精准钻孔以备编联。生动的讲解与演示,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了“汗青”二字背后凝聚的古人匠心与辛劳。结合珍贵的馆藏实例与历史典故,成为“解码古代社会的一把关键钥匙”。方寸竹木,铺展着宏大的历史画卷。

沉浸:笔落竹简,对话千年

文化认知的基石奠定后,活动迎来了最令人期待的实践环节——在社教老师精心制作并打磨光滑的成品竹简上书写文字。孩子们尝试在竹片光滑温润的表面上,或临摹篆隶古字的韵味,或誊抄古诗词,亦或记录下此刻的感悟。这一刻,孩子们全神贯注,仿佛与千年前的书写者心意相通,亲身体验着那份落笔的慎重与承载文字的庄重。每一笔的勾勒,都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在竹简上书写的独特质感,对“笔落惊风”“字字千钧”的意境有了沉浸式的体悟。

传承:文化遗产 薪火相传

通过深度的文化解读与沉浸式的书写体验,让复杂的知识变得可知可感。在简牍上的亲笔书写,让参与者触摸到古代文字的物质载体,认识到载体本身对于文明存续的非凡意义。这份独特的书写体验,让孩子们感悟到古人对文字的敬畏、对知识传承的执着,这正是文化遗产保护精神的内核所在。

本次活动巧妙地将简牍这一古老载体转化为可理解的知识与可参与的书写体验,让青少年在有限时间内高效汲取文化养分,感受简牍文化的源远流长。

未来,济宁市博物馆将继续肩负“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的光荣使命,不断创新形式,让沉睡的文物焕发新生,让深奥的历史贴近人心,使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滋养城市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不竭源泉,在新时代绽放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