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博物馆快讯

2025暑期系列社教活动之一——史技十二朝|“明德惟馨•赋形于玉”玉器雕刻主题活动回顾

发布时间:2025-07-06 11:12 作者:管理员 浏览:25次

玉,天地之精华,君子之德佩,千百年来以其温润坚韧的特质,成为中华文明“仁、义、礼、智、信”五常美德的绝佳象征,无声诉说着民族文化的深邃内涵。2025年7月5日,济宁市博物馆“明德惟馨 赋形于玉”玉器雕刻主题活动,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圆满落幕。孩子们在亲手雕琢间,触摸历史脉搏,感悟玉德精神。

活动伊始,社教老师引领孩子们步入瑰丽的玉文化殿堂。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大家了解到玉从深藏山石到化身礼器、佩饰的漫长旅程,更深刻理解了“君子比德于玉”的至高境界。老师详细介绍了传统玉雕的奥秘——从最初的“捣沙”、“研浆”备料,到关键的开玉、扎砣等工序,每一步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知识的浸润激发了实践的渴望。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化身专注的小玉匠。他们认真挑选心仪的纹饰图样,小手稳稳握住刻刀,屏息凝神,顺着玉料的纹理,小心翼翼地推刀刻画。指尖感受着玉石的温润质地与坚硬特性,心也随着刀尖的游走沉静下来。这不仅是技艺的初探,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孩子们在屏气凝神的雕琢中,体会着古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匠心与专注,感悟着玉石承载的“润泽以温、廉而不刿”的美德真谛。

经过精心雕刻、细致打磨与抛光,一块块温润光洁的玉牌在孩子们手中诞生。他们爱不释手地抚摸着这份凝结了专注与心血的独特作品,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自豪。这亲手雕琢的玉牌,不仅是一件吉祥的饰物,更是对“玉不琢,不成器”这一古老哲理的生动诠释。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更深刻体悟到玉之五德与工匠精神的永恒魅力。

活动在孩子们充满成就感的笑容中圆满结束。本次“明德惟馨 赋形于玉”活动,成功地将深厚的玉文化底蕴转化为可感、可触、可做的沉浸式体验,让传统美德在青少年心中悄然生根。下一步,济宁市博物馆将继续依托“史技十二朝”特色品牌,深挖馆藏文物资源,创新社教活动形式,为青少年及广大市民打造更多融知识性、艺术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盛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亲身体验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