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时光的裂痕,我们得以窥见三千多年前先民的智慧与心声。甲骨文,既是汉字的源头,也是中华文明最深沉的记忆。8月24日,济宁市博物馆成功举办“史技十二朝”之“契文留声·字字生辉”甲骨文主题社教活动,引导青少年感受汉字的字形逻辑,领悟文字背后的文化厚度。



活动伊始,社教老师通过“猜字谜”的方式,引领孩子们走进甲骨文的奇妙世界。孩子们在互动中激发兴趣,并逐步了解了甲骨文的产生背景及其独特的造字方法,认识到甲骨文不仅是汉字的源头,更是古代社会生活与思想观念的真实记录。



在实践环节,社教老师结合馆藏青铜器的典型造型,阐释了“鼎”“戈”“鬲”等字形与器物造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孩子们在观察、比较中直观感受到古人造字的思维方式,并在专业指导下于模具上亲手刻画相应甲骨文字形。









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甲骨文的认识,更增强了他们对中华文明源流的理解。下一步,济宁市博物馆将充分发挥馆藏优势,持续拓展社教项目。在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济宁市博物馆在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传承中的核心作用,努力建设成为展示中华文明、服务社会大众的重要平台。
